当前位置:大河车网 > 合理维权底线在哪里?维权莫违法

合理维权底线在哪里?维权莫违法

2010-11-19 来源:大河车网
核心提示:

火爆车市给各大4s店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纠纷。

2010年8月,郑州广汽丰田骏驰4s店售出的一辆丰发生事故,驾车人认为事故是由质量问题造成的,而向经销商提出巨额索赔,而4s店则要求根据检测报告进行处理,双方就此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驾车人就在4s店轮番上演了条幅诋毁、持刀闯店、传染病人等方式维权,给4s店和店内员工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恐慌,而索赔人也没有得到赔偿。

上述事件在近几年频繁发生,不少消费者的维权行为激烈,却没有得到好处。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合理维权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 被一群老人围堵的4s店

10月30日的郑州,天气晴好,又是周末。

这对各商家来说,是个金九银十的好时节。但位于玉凤路的广汽丰田骏驰4S店,上上下下一二百名员工,从上午开门营业那刻起,就已经被“愁云”包围。

“我们的大门又被堵了,这次他们请来的是一群老人,他们手拿条幅,搬着小凳子把我们的店门堵了,不让我们的客户出门.”该店一名员工说。

记者赶到时,几个老人还在和民警理论。民警劝他们离开,她们说是来维权的,4S店不答应条件是不会离开的。

这种情景,自9月30日起,已经在这里上演七八次。而她们维权的原因,是一辆车发生了事故,要来索赔。

■一辆车一场事故引发的风波

老人们来维权,是为了事故中受伤的何先生,他亦是事故发生时的车辆驾驶人。

何先生说,8月24日,一个雨夜,他驾车在驻马店时,撞到了路上的自卸工程车,致使何先生受伤,车辆受损。

“当时路况不好,所以车没有开多快,看到前面车辆时,我踩了刹车,但刹车突然失灵了,导致事故的发生。”何先生说。

8月29日,何先生给4s店打来电话,称其驾驶的车发生事故,造成他本人受伤,要求4s店退车并赔偿误工损失、丰田公司书面道歉。

接到电话,4s店在征得何先生的同意后,立刻派人到医院对何先生进行慰问,并进一步了解了事件的经过。并当场提出了检测要求,但何先生拒绝了,并称没必要检测,并一口咬定车有问题。

何先生说,他们当时并不是去医院看他,只是过去对车辆事故调查。对于店方当时所说的厂方鉴定,他信不过,所以就拒绝了。

店方表示,如果何先生不信任厂方,可找自己认可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检测。

并表示,如果何先生觉得由第三方检测可行,费用可由店方先行垫付,检测出来,如果车辆有问题,店方赔付,如果没有问题,检测费用则由何先生自己出。

当场,何先生同意了。随后就在网络上搜索出了几个检测机构,电话联系后,有一家不能检测,其他几家因为正值国庆假期,不上班,让假期过后再联系。

可后来何先生又不愿意再进行第三方检测了。

“检测费用10多万,再加上联系的几家第三方检测机构都不能得到我认同,检测这件事就暂时僵持了。”何先生说。

■ 上门维权曾发生过激烈冲突

就在双方僵持在怎么鉴定车时,何先生开始了自己的维权行动。

9月29日晚上,何先生将事故车辆从驻马店拖到了4s店门口,并在店门的四周悬挂了大量条幅。

“我们对何先生的事情非常重视,但事情出来之后,首先要对车辆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再做出处理意见。可再三让他鉴定车辆,他不同意,如果不相信厂家,可以由他找第三方鉴定机构,他还不同意”,店方负责人称。

何先生说,从开始协商怎么解决问题到这之前,店方的态度都不积极,被迫这么做。

店方决定将条幅取下。

10月2日晚,帮何先生在店门口看车的人打电话说,有十多个人要来摘掉条幅,闻讯后,何先生手持菜刀同朋友来到4s店,不让摘掉条幅。

“他们不理会我们,又不让挂条幅,我们气愤,去讲理时就顺手把车上的菜刀拿了下来,这也是想出于自保”。何先生说。

对于持刀行为,店方则称:“他们不是自保,是在持械威胁我们,看到他们拿着刀,还打伤了我们的人,就立刻拨打了110”

随后,派出所介入。

10月3日,店里又突然来了四五名妇女,自称身患传高度染病,还持有患病证明文件,给何先生“维权”。

此后几天,这些妇女每天都到4s店展厅内,驱赶客户,吓唬员工。

到了6日,冲突爆发。

店方说,在对外澄清事实时,店方多名员工不同程度遭受咬伤、抓伤。当其中一名妇女又试图抓咬其他人时,店方员工将其控制了起来。

“咬伤后我们就赶紧去医院做检测,但大夫告诉我们,结果要在半年后才能最终确定,这让我们至今都背着沉重思想包袱,生活工作全乱套了。”一受伤员工说。

何先生回应,去的妇女都是他的亲属和亲属邻居,没有传染病。“她们也是为了自保,保护好条幅不被扯掉,防止挨打,才说有传染病的,并且从头到底没有主动对任何人进行攻击,是店方员工把他们摁倒在地,她们去反击的。”

对于何先生的回答,店方称:“那天这些人到店时,都持有有关部门为她们办理的证书,并且在何先生的谈话中明确说他找的有传染病患者”。

何先生强调,当天店方报警后,这些人都去医院做检测了,到底有病没有应依据医院的检测单。

送这些妇女到医院检测的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检测的妇女没有传染病,但该名妇女告诉我们,他丈夫有。”

■店方怀疑 何先生质疑

就在双方就车辆鉴定结果争执不下的时,店方提供了一个新说法,该车购买人不是何先生。

据店方负责人介绍,在接到何先生的举报电话不久,店方就立刻查了销售资料,发现该车的购买人是一位姓谢的小姐,而非何先生。

该车是2009年10月4日订车,并在2010年2月22日交付车辆。当时购车的联系人为薛先生。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店方与购车联系人薛先生取得联系,但薛先生称车被自己的一个朋友开着,出了点小事故,正在外地的4S店维修,并不愿意透露朋友的姓名及哪家4S店,只是说事故问题不大。

9月10日,店方再次致电薛先生时,薛先生已改口称提车不久,就将该车给了朋友,朋友姓何,听说车子撞了,自己已不管这事了。

据了解,事故发生时,该车还没有上正式牌照,仅购买了交强险。此车事故性质,交警部门认定为何先生负主要责任。

采访时,何先生还提出了其他质疑,说,“事后我们发现,车的保险杠里填充的是泡沫,防撞横梁用的竟然是铝合金,直梁薄如铁皮,前挡玻璃碎后尖如刀锋,远达不到汽车玻璃的标准,七个安全气囊竟然只开了三个。”

对此,店方解释,前保险杠内的泡沫内衬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能在轻微碰撞时保证外保险杠不受损,而且在撞到行人时,能大大降低对人员的直接伤害。很多品牌只有在其高档车上才会使用泡沫内衬。

“至于前护杠采用铝合金材质也是为了在发生碰撞时能有更好的吸能性,吸收来自前方的冲击,减少驾驶员及乘客受到前方的冲击力,一般只有高档车才会使用铝合金前护杠,普通车大部分采用钢制的保护杠,众所周知铝合金的价格要远高于钢材。”店方回复。

对于挡风玻璃,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是两层的结构,中间夹着一层膜,撞击时如果内外层受力有差异,会使两层玻璃分开产生玻璃碎片,但碎片会被中间的夹层牢牢粘住,不会对车内外人员造成伤害。在本次事故中,该车挡风玻璃仍粘在一起,并没有伤害到人,正是这个原因。

至于七个安全气囊打开了三个。店方强调:“此次碰撞的冲击来自车辆的前方,作为保护前方的3个气囊均引爆,起到了保护作用,空气囊系统工作正常,侧气囊和侧气帘只有在侧部遭受严重猛烈撞击时才会引爆以保护内部成员侧部的安全,如果前方碰撞时侧气囊和侧气帘引爆,不仅不会产生任何保护作用,反而大大增加了维修成本。”

■真假弱势,双方各说各有理

何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两个要求,一,必须对车辆制动有个鉴定结果,二,进行赔偿。

而要实现这两个要求,都必须得对车辆制动系统进行检测,不检测是谈不上赔偿的。

在派出所协调下,何先生同意在三方都在场的情况下,由厂方做检测。

10月13日,负责检测的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丰田汽车顾客服务中心和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来到郑州,当天检测完毕。

何先生要求看到书面检测报告,但检测方没有出具。

10月22日,店方向何先生出具了检测报告书。结果显示: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记录数据表明,事故发生时,车辆速度由碰撞前2.3秒时的70km/h,减至碰撞瞬间的34km/h。故说明事故发生时,该车的制动系统功能正常。

“结果出来后,我们第一时间告知了何先生。可他不看鉴定结果了,再次要我们赔偿,并将赔偿款提高到了96万。” 店方负责人说。

为什么不依据结果了?

何先生说,不依据是因为,第一,拿到的检测报告没有任何公章;第二,检测书上,也没有检测人签名,更不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检测资格。

面对这些疑问,店方表示,为了尽快将结果告知何先生,给他的检测书是厂家给的电子版,无法盖有效印章,盖有印章的检测书已邮寄过来。

至于检测人签名,因为鉴定是厂方行为,厂家已代表,不需要检测人再签名,资格委托书也已向厂家反映,这两天就会把委托书邮寄过来。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店方也深感无奈。店方估计,因为条幅等不停出现,自9月30日以来,他们损失了上百万,店内人心惶惶。

店方负责人说:“消费者维权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我们也是弱势群体,谁来给我们维权?”

■律师评理“过度维权不支持”

针对广汽丰田骏驰4S店的遭遇,郑州一知名律师称,这是一种过度维权,他并不支持何先生的维权方式。

据这位律师介绍,近些年来,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也出现了许多过度维权的事情,比如酒瓶里发现了1只苍蝇,索赔5万元;吃汉堡吃出了1根铁丝,消费者就要商家赔偿由此造成的高考落榜以及引起的一切损失……

而省消协的统计也显示,目前,类似这样“狮子大开口”的各种不当维权投诉已占到各级消协部门受理投诉的20%左右。

他称,那些“巨额索赔”成功的案例绝不是“捡了个大便宜”,而是每一项诉讼请求都有法律依据。过度维权,一方面说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不少消费者法律意识仍十分淡薄。

“许多消费者并不清楚《消法》到底赋予自己哪些权利与义务,对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也认识模糊,因此,在消费投诉过程中提出了种种超越法律之外的要求。”律师说,而这种通过传染病人等途径维权的方式,更是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演变成敲诈勒索,构成犯罪。

律师很同情何先生,但他建议,要想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伸张,最终还要走法律途径,“回归法律,走正当途径,才能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