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凯迪拉克品牌所有的规划都将围绕“双十战略”展开。在XTS发布会现场,去年10月刚设立的首位凯迪拉克品牌全球负责人罗伯特·弗格森(Robert Ferguson)代替通用中国总裁苏瑞博现身,传递来自总部的支持。
2012年4月,当埃克森在宣布着凯迪拉克将成为通用在华接下来五年内的重心时,曾预期未来3到4年内,也即2015至2016年,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将赶上美国本土市场。虽然2011年美国凯迪拉克销量为15.2万辆, 2012年这一数据下滑1.7%至14.98万辆,但对叶永明来说,连续三年50%的持续增速仍然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1年,凯迪拉克曾在中国上演过72.8%的超高增幅,销量破3万辆,达30008万辆。根据上海通用发布的数据,2012年,凯迪拉克在华全年销量仅增加了2辆,为30010辆。
为保证“双十战略”的达成,凯迪拉克在产品引入、产能提升、经销商网络扩张上都给出了日程表。叶永明宣布,已规划在上海打造凯迪拉克品牌专属工厂及体验中心。
此外,为迎接尺寸更长的XTS上市,凯迪拉克SLS已经在今年1月停产。XTS上市后仍将在上海金桥工厂组装,新的专属工厂将在2015年前建成。如果届时能够顺利实现10万辆销量目标,那么凯迪拉克的成本将大幅下降。
同时,凯迪拉克计划在2015年实现250家规模的经销商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目前,其授权经销商网点超过100家,覆盖全国80多个城市及地区。
在产品方面,叶永明强调未来五年至少每年一款全新产品引入并国产,逐步构建起以豪华轿跑、豪华轿车、豪华SUV三大产品线为主体的全新产品矩阵。目前,凯迪拉克在中国已拥有6款产品23种车型。
不过与2004年相比,凯迪拉克第二次尝试冲击这一被德系豪车垄断的市场,局势更为严峻。
2012年,中国车市正式迎来年均7%的微增长时期,但是豪华品牌市场依然保持着增长25%的强劲势头。奥迪品牌年销40万辆,宝马30万辆,奔驰19万辆。
此外,受政治因素影响,与凯迪拉克同属二线的日系豪车,如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等全部折戟。德系三强统领中国豪车市场的格局在相互间的角逐中也愈加稳固。
最大的问题是,叶永明还将面临一个基础性难题,即如何让中国潜在的豪车车主们愿意将这个纯粹的美系豪华品牌视作自己购车时的考虑对象。
对阵“德式本土化”
在20余年的演艺生涯中,布拉德·皮特自身典型的“美国梦”式的成功故事,被认为是凯迪拉克创新精神和瞩目风范的现身说法。在其主演的广告大片中,XTS缓缓经过象征“底特律精神”的拳头雕塑、通用总部前飘扬的美国星条旗等美国汽车工业和文化的地标。
这一广告创意并不陌生,在2011年克莱斯勒在“超级碗”上经典的广告——“来自底特律”中,同样出现了类似的镜头。来自美国汽车网站的统计显示,该广告播出之后,克莱斯勒品牌的购买意向增加了267%。叶永明在内心深处期待在中国出现同样的奇迹,但“布拉德·皮特+美国汽车文化”的号召力有多大,仍是个未知数。
在过去十几年中,上海通用确实成功经营了别克和雪佛兰品牌,但手法是“重造一个只属于中国的别克和雪佛兰”。面对业界对凯迪拉克一直强调美国文化而无法在中国“接地气”的诟病,通用坚持押注在中国消费者的美国情结上。
这与宝马、奥迪、奔驰在中国的高度本土化品牌营销形成鲜明对比。德系三强在提到过去8年间成功的第一要素时,无一例外将其归功于品牌定位的“本土化”,其中包括奥迪的“第二故乡”定位、宝马的中国之“悦”、奔驰的范冰冰代言等。
虽然凯迪拉克也曾邀请莫文蔚代言,但遗憾的是,这也难以让外界看到其与中国文化共融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直在品牌认同感上处于劣势的凯迪拉克,能否打破正深耕本土化的德系豪车的垄断局面,或将成为决定美系豪车能否成功逆袭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