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汽车如何面对召回的新考验

2012-10-16

    随着国务院已经通过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条例(草案)》,这就意味着国内强制召回的规定将正式的面向市场。这不仅给消费者又多了一层维权保障、也会给国内汽车界带来了新的考验。这是因为,汽车召回一旦成立,不仅需要企业付出更大的重复性劳动、更会在产品的形象与信誉方面面临挑战。所以,在自主汽车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情况下,新召回制度的出台,无疑对自主汽车将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以往,对于汽车召回的问题,消费者所看到的,大多都是国际企业在国际市场召回的大动作,这些召回一涉及到国内,一些国际企业不是采取双重标准,就是推脱召回不适用在中国市场;同样,一些车企在召回问题上打各种各样的擦边球,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之,就是对中国消费者的召回概念淡薄方面认为有机可乘!所以,新修订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条例,无疑就会在限制国际车企的不诚信方面以及敦促国内自主汽车正视产品召回问题上,有了更强硬的标准。只有这样,国内汽车消费者的整体维权,才有了切实的保障。

    国际企业召回两个标准将收敛

    可以说,在汽车召回问题上,一直以来最令消费者看不懂的,就是许多国际车企,无论在国际上召回的数字有多庞大、召回的车型有多具体,一涉及到中国市场,就是找种种理由加以搪塞。其最著名的一个说法,就是“此产品不适用于中国市场”。这样一来,不但消费者维权很容易“告状无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跨国车企无理做法的蔓延!所以,新召回条例的出台,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这样事情的再度发生。势必会给国内汽车消费者维权、建立了一个新的环境。

    可以说,在汽车召回问题上,要想让国际车企一视同仁的对待国内消费者,除了需要在制度上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性法规以外,更重要的还需要建立综合的监督与问责机制!因为,涉及到汽车召回,既涉及到众多品牌的形象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企业自身的利益问题,自然就会遭遇到包括“找关系”、“写条子”之类的说情现象,也自然存在着地下操作的可能性。如果,政府在召回问题上,不能先解决好通过关系大事化小的问题,就很容易使汽车召回成为一些车企的作秀的工具,这自然对消费者更加不利了!另外,作为与国际企业合资非常广泛的制造来说,汽车召回问题同样也是与技术的投入以及企业的诚信密切相关的。所以,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企业的信誉评级机制,才能够让消费者更好的面对企业以及企业所制造的产品。

    自主汽车如何面对召回的新考验

    可以说,在国际车企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召回问题的同时,国内自主汽车也同样在召回上面临着不小的问题。其中,在一年的时间里,自主汽车仅仅召回两起,这就不能不说明自主汽车在面对产品召回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不自信以及不负责任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次出台的强行召回条例,自主汽车更应该顺势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汽车制造量向质转变的情况下,更好的建立起品质保证以及信誉度保证的自信心。只有这样,自主汽车才能够经历残酷的竞争考验、也才能够更好的走向国际市场。

    可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由于国际技术普遍高于国内自主汽车的缘故,所以,国内汽车在缺陷召回上越少、可能存在的问题就会越多!这不用多说,也会在消费者心理有数。然而,由于过去很长一个阶段,国内在召回问题上没有强制力的法律标准,自然就会使一些爱钻空子的产品流于召回管理之外!

 

    所以,新的缺陷产品召回本身,就是直接对这些产品加以限制的最好方式。而对于自主汽车来讲,这些考验,其实就是发展中的必经之路,没有理由不去重视车企重建信心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因故回避召回、还是缺乏自信避免召回,其原来的理由、都将成为过去,现在就更需要做好召回的系统服务,这或许才能够做到有备无患!可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有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自主汽车的品质化发展才有强大的可能!

    平心而论,针对汽车召回问题,早就应该成为汽车企业服务的另一种现象,毕竟主动召回,并不是一种坏事,它至少能够反映企业面对问题的积极态度。相反,如果出现了综合性故障或缺陷,企业非要掩着、藏着,不让消费者知情,只能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立新召回的管理条例无疑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利好,这至少可以让国内企业将品质视作生命!因为,只有企业现将产品看作是重要的发展基础、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才能落实到各个环节!恐怕,这就是汽车召回的现实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