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 成都最大的“正能量”
2012-09-25
9月9日,成都第十五届国际车展落幕。首次开放全部9个展馆、首次启用共计13万平方米的大面积室外场地——这是成都车展史上场馆面积和参展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就在中国车市愁云遍布的2012年,成都车展用15年,终铸成西部的一柄重剑。
参展品牌87个,参展厂商420家,展出车辆千余辆;22台概念车、6台全球首发车、15台全国首发车和27台西部首发车;为期10天的展会共吸引观众55万人次;车辆销售共计11673辆,其中豪车销售873辆;
媒体宣传创下历史新高,据统计,车展期间共有来自1957家媒体的5182名中外记者奔赴成都车展参与报道;
这个早在8年前就被冠以“中国私车第三城”的城市,正用一种多年以来未曾改变的姿态、用它被人津津乐道多年的乐观与包容,为在一片阴霾中探索与思考的中国车市,注入一股强劲的“正能量”。
近五年来,东部车市增长仅20.4%,而西部和中部的增长却达27%。与东部市场的逐年减速相反,西部车市正处于不断提升状态。数据显示,今年1月-7月,成都市场的新车上牌数为13万辆,这一销量可以与一线城市相媲美。同时,目前依然有27.1%的成都家庭表示在未来一年有购车打算。
在巴蜀文化熏陶下的成都人,讲究舒适、休闲、惬意的生活方式。而反映在消费观念上,表现为敢于消费、心态乐观、包容性强,这种独特的消费观念正是成都私家车快速增长的推动力。成都车展对于成都汽车文化的形成、城市张力和休闲生活的构筑尤为重要。除了成都巨大的汽车消费潜力和市场辐射能力以外,积极向上的城市文化,或许就是成都车市“正能量”的核心动力。
“北上广的今天绝不是成都的明天”
本报独家专访三和集团总裁张德鹏
张德鹏首先向记者表示,本届成都车展被认为是成都车展走入第一车展阵营的关键一步。而成都车市的活力来源,他认为是强大的消费潜力与越发完善的城市建设使然。而在“后车展时代”,成都车商们实际上更加任重而道远。
不限牌
成都车市最大的“正能量”
张德鹏认为,成都与北上广不同,随着近年来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诉求的确立,成都市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乡空间格局和“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田园城市图景。“在这种情况下,CBD呈现出一种分散分布的状态。对于道路交通的分流,有着显著的效果。成都市近年来的CBD从城中心天府广场,渐渐迁至城南、城西,而像火车北站这种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也向城东的新火车站转移,这对于缓堵是非常有利的。”
有数据表明,车管所排队考驾照的学员约38万人,因此成都拥有较强的汽车市场消费基础;同时,随着成都市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规划、完善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努力,张德鹏认为“成都近一两年内限车的可能性不大”。
未雨绸缪
让自身“正能量”影响市场
在纷纷亮出“史上最高销量”的成都车展之后,经销商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对于这一点,张德鹏自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未雨绸缪、苦练内功、另辟蹊径、完善服务”是包括三和在内的绝大部分经销商的当务之急,“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和进行服务内容的外延扩展,是当下三和最为关注的事情。”
张德鹏坦率表示,成都车展尽管是经销商完成销售任务的关键节点,但好看的销量数据并不能完全修复目前车市所存在的问题。成都车展之后,经销商与厂家更要尽更大的力量,共同维系与创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诸如价格战等问题事实上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度的价格战将令车市陷入尴尬的境地。车展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