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大河车网微博
温馨提示: 2025年8月1日  农历六月初八 星期五  
本地 行业 调查 评论
人物 交通 视频 资讯

车型大全 新车速递 汽车报价 新车实拍
选车导购 降价信息 试驾报告 郑州车市

维修 保险理赔 配件 汽车改装
保养 投诉召回 用品 VIP经销商
违章查询 趣闻
香车美女 自驾
位置:中原汽车网 > 行业新闻
2014年北京两会关注新能源汽车鼓励购买
2014年01月17日 08:55 来源:中原汽车网  作者:中原汽车网

    据了解,建立区县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降低首都功能核心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增长指标的考核权重。 

 

    一、转变考核

 

‘为了建立区县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市政府应对现有区县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实现有升有降。尤其是对降低经济增长指标考核权重的区县,更要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部分挂钩。’

 

    统筹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建立区县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降低首都功能核心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增长指标的考核权重。抓好商务中心区核心区建设,加快金融街内涵式发展和资源置换,推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提升、产城融合,完善奥林匹克中心区整体功能,支持临空经济区转型升级,增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集聚度和承载力。

 

    降低核心区经济指标考核权重西城今年不作经济指标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分析,为了建立区县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市政府应对现有区县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实现有升有降。尤其是对降低经济增长指标考核权重的区县,更要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部分挂钩,而且要与官员的升迁逐步脱钩。

 

    他认为,相比一些外省市经济总量较低,经济发展压力极大的情况,北京市经济总量巨大,经济发展压力相对较低,因此在实现上述目标时,具有一些天然的经济基础优势。

 

    中心城区调低GDP增速的背后,是区县对产业升级转型的重新思考和清醒定位。西城区区长王少峰指出,通过坚持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加快业态升级改造,促进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打造更加符合首都发展要求的经济和产业形态。

 

    王少峰表示,2014年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完成市下达指标。

 

     西城区常务副区长苏东介绍,今年西城区GDP设定7.5%,比去年的9%进行了下调。这是一个初算,今年将不作经济指标参考。

 

    北京机场需带动津冀机场群

 

    2012年,首都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819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9.9万吨;天津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8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9.4万吨,两者之间存在近10倍的差距。有人用“大树底下不长草”形容首都机场对天津、石家庄等周边机场产生的巨大“虹吸效应”。随着北京新机场的建成,北京的这种“虹吸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区域机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好,就能形成互相之间优势互补、资源统筹使用,实现最优化配置的效果。必须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契机,探索京津冀区域机场间统筹协调的新路径,以及京津冀机场群协同发展新机制。

 

    他建议北京新机场与首都机场采取市场选择和政府导向的混合分工的方式。两机场科学分工应以市场为主导,辅以必要的政策导向,并以航空公司的选择为主要划分依据,同时发展国内、国际业务,突出特色,实现共赢。

 

    借鉴上海虹桥机场的成功经验,以新机场建设为契机,与京津冀各方合作规划建设北京新机场跨京津冀综合交通枢纽,把航空、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整合起来,实现北京新机场对整个京津冀区域的辐射和联动。

#p#副标题#e#

     二、功能疏解

 

    ‘大红门批发市场的批发业态和仓储功能将逐步迁到外省,区内建材、汽配、小商品、花卉、农副产品市场等其他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都将逐步引导有序退出。’

 

    推进中心城功能疏解。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除重点功能区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外,对房地产开发和公共服务项目就地扩建,设置更高的限制条件。加强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引导服装、小商品、建材市场逐步退出。研究中心城优质公共资源和人口向新城疏解的利益引导机制,完善企业跨区县迁移管理办法,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与生产力布局优化。

 

    完善企业跨区县转移办法低端业态退出政府要引导

 

    “现在北京市这些服装批发等业态,已经不仅仅是面向北京,而是面向全国了,迁出去的话,对于北京的资源环境、它们本身的发展可能都会更好。”政协委员安建军说,对于这样的业态要提高门槛,进行控制。

 

    安建军说,政府如要转移低端业态,首先要有科学的规划,根据现在的行业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后来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在其中要发挥很大的导向性作用,明确什么样的产业不能在市区里发展。

 

    安建军认为,设立开发区虽然开始能建设一个新城,但北京开发区里的很多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业企业也很多,其中的工人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他们要结婚、要生孩子、孩子要上学,“这是一个滚雪球的方式,可以说开发区对于北京人口的增长副作用不可忽视。”

 

    服务功能可向全国疏解

 

    北京市人大代表、丰台区委书记李超钢表示,大红门批发市场的批发业态和仓储功能将逐步迁到外省,区内建材、汽配、小商品、花卉、农副产品市场等其他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都将逐步引导有序退出。

 

    李超钢说,大红门地区共有33家批发市场,年营业额达到500个亿。这些市场销售量80%销往东北和华北地区。因此,大红门区域内今后将确保不再新建批发市场,并分功能、分步骤地向外省转移。

 

李超钢称,今后主要是将面向华北和东北的批发功能和仓储功能外迁,大红门地区现在正在辽宁合作31万平米的商贸城,目前在建。河北固安和永清也在准备建批发市场和仓库。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强调,疏解业态和功能更多要靠市场发挥作用。重要问题是疏解北京中心城区过于密集的承载力,公共服务、产业服务能力,既可以疏解到周边的新城,也要疏解到全国各地,政府订立标准、加强规划,重在进行引导。
 

#p#副标题#e#

    三、城市副中心

 

‘我们研究过世界上很多副中心,就是为原来的中心区分担人口、资源、交通的压力。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副中心就必须进行科学的定位,要让副中心有吸引力。’

 

    副中心和新城将成发展重点

 

    增强城市副中心和新城承载能力。把副中心、新城作为发展重点,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环境,尽快建设成为优化城市布局的重要载体。编制通州城市副中心到2020年的发展规划,完成核心启动区重大基础设施主体工程,引进建设一批优质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项目。拓展大兴——亦庄、顺义、昌平、房山等综合性新城功能,完善连接中心城区的快捷交通体系,集聚符合发展方向的产业和服务要素。建设好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区域性新城,强化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推动职住平衡,带动区域发展。

 

    城市副中心要有吸引力

 

    据了解,北京市委、市政府制订并出台的新一轮《北京城市副中心行动计划》,将给予通州更大力度、更加优惠的聚焦与支持。

 

    记者获悉,通州新城核心启动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及公共服务类设施项目共61个,今年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开工,落地重点产业项目将全面开建,在城乡道路建设上重点实施一批与外围高速和快速公路互交的道路。目前,已开工项目21个,今年计划再新开工20个。

 

    政协委员、通州区政协主席王春元认为,目前城市副中心的地位不够重要,内涵不够明确,“我们研究过世界上很多副中心,就是为原来的中心区分担人口、资源、交通的压力。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副中心就必须进行科学的定位,要让副中心有吸引力。”

 

    将更多功能放到副中心

 

    易鹏表示,北京把城镇化作为破解当前城市病的抓手,是非常对的举措,“北京交通拥堵就是人来往太多,工作和居住的地方不在一块儿,像通州这样的地方完全可以通过配套建设医院、学校等,使其成为一个内部人流循环的地方。”

 

    他表示,如何真正发挥副中心的作用,最关键的一点是政府的规划中必须要把更多的鸡蛋放到副中心去,而不能放到中心城去。“把鸡蛋放到更多更大的篮子里,中心城区这个小篮子的压力也就不会这么大了。”易鹏说。

#p#副标题#e#

    四、区域合作

 

‘北京必须抓好并且用好这次机遇,首先是尽快把首都经济圈战略提上重要决策议事日程,并作为未来10年首都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配合编制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抓紧编制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协调机制,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交通一体化。

 

    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带动首都周边城市发展

 

    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加快首都经济圈规划,更加自觉地推进京津同城化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疏解和优化首都城市功能的必然选择。治理首都“大城市病”,有赖于建立健全城市区域体系和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发展。高标准、大尺度、深层次思考和谋划首都各项工作,必须以首都经济圈发展为坐标。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是首都城市的根本性质和核心功能。

 

    从现实看,北京过多承载着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的人口和产业。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规划的滞后和落后,本质上是缺乏对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换句话说,疏解和优化首都城市功能,仅依靠北京自身“摊大饼”式发展模式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着眼并依赖于首都经济圈、京津同城化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有取有舍,有进有退。发挥科技优势,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产业结构深层调整升级。调整和退出一批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的产业和“小、散、低、次”产业。强化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和功能互补,强化首都核心功能,带动周边共同发展,跳出北京发展北京。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首都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都经济圈是未来10年主题

 

    北京必须抓好用好这次机遇,尽快把首都经济圈战略提上重要决策议事日程,并作为未来10年首都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其次是尽快把首都经济圈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把首都经济圈战略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统一起来;最后是尽快把首都经济圈战略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接、对表,寻找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契合点,探索有利于首都经济圈战略实施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

 

    具体来说,连玉明建议加快促进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实施,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调控和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全面对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北京“十三五”规划工作。

 

    北京还要加快交通体系、流通体系、金融体系一体化建设,在京津同城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特别是在京津冀区域合理调控人口规模、制定和引导功能区发展、建立区域共同基金、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强化国家统筹协调和支持等方面形成区域联合体,并逐步向机制化方向发展。

#p#副标题#e#

    五、新能源汽车

 

‘无论政策力度有多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要完全放开,还有赖于消费者对产品接受程度的提高,可选择少,对产品安全、续航里程等方面存疑都是消费者不购买新能源车的原因。’

 

    努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的新增长点,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大规模环境建设的契机,做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好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建设,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把握大数据时代特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加快发展。认真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

 

    2014年鼓励购买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生产企业受鼓舞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已经注意到了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新能源车产业的关注,目前正与规划部沟通此事,这对于新能源车的发展是个重大利好。

 

    目前北汽旗下有纯电动车E150EV,这款车2013年的厂家指导价是24.98万元。上述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新版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出台,中央财政和北京市财政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额度都有所调整,就E150EV这款车型,国家补贴是4.5万元;北京市采取的是1:1的政策,北京市财政的补贴也是4.5万元。

 

    虽然新能源摇号指标增多,但比亚迪汽车(微博)副总经理李云飞坦言,新能源车要进入北京市销售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以公交电动化为主,针对需要摇号的私人用车市场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和纯电动E6。李云飞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符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但是未能进入北京市最新一批的新能源车补贴名单,只能享受国家的3.5万的补贴,且与汽油车一起摇号;按照分类E6符合北京市的地方补贴标准,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能进入北京市的地方补贴名单。

 

    政策虽放开但市场未打开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北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可以说政策已经放开,在限购的情况下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摇号指标、提供地方补贴等都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鼓励。

 

    但罗磊同时认为,无论政策力度有多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要完全放开,还有赖于消费者对产品接受程度的提高,可选择少,对产品安全、续航里程等方面存疑都是消费者不购买新能源车的原因。

 

    在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看来,除了指明政策的方向外,地方政府还需要出台更多配套的相关细则。与此同时,如果北京消费者能够购买外地品牌的新能源车,并且能享受补贴,这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打开,北京市场的示范作用也会对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字:北京两会 新能源汽车
新闻热榜  
热门车型排行 更多>>  
微型 小型 紧凑 中型 大型 豪华 SUV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业务电话:13503860072  E-mail:dahecw@sina.cn  业务咨询QQ:2402499568
Copyright © 2011 dahe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车网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4207号-1
技术支持:郑州网站建设专家-力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