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之后,自主品牌车企翘首以盼的公务车采购标准修订方案也将正式浮出水面。自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以来,近二十年探索过程中成效甚微的公车改革是否能借此时机得以落实一时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坎坷的公车改革之路
公车费用支出是政府部门“三公”支出的重点,且近年来呈现出高速上涨的势头。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公务车采购金额高达800亿元,2011年这一费用已经超过1000亿元,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负担。公车改革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廉政工作的一大难题,国家层面陆续颁布的一系列适用性措施也是饱受诟病。
2011年11月底,国家工信部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L,价格不超过18万元。”该项政策刚一出台,自主车企一片欢呼雀跃,认为符合这一规定的多为自主品牌,自主车企将成为最后的受益者,有人甚至放言:“国内公车采购市场格局将借此重新洗牌”。
热闹过后的现实却让多数人大失所望,由于“双十八”新政没有足够的强制力和约束力,监督机制严重缺失,这一触及到很多地方官员切身利益的管理细则的实际执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012年2月,工信部又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此次新《目录》入选的412款车型几乎清一色的均为本土自主品牌车型,与以往相比,改革力度可谓空前,一时媒体舆论哗然。但《目录》自征求意见稿公示后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却迟迟没有下文,一直未能生成正式文件,以至于苦候多时的自主车企也对其能否真正落实不再过多期许。
自主品牌公车采购迎来曙光
虽然与预期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出入,但近两年国家层面发布的一系列措施已经向外界释放出公车采购“转向”的积极政策信号。
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八项规定”对领导干部配备公车提出明确要求,多省市相继出台了执行“八项规定”的细则,汽车行业内一直呼吁的“政府部门带头乘坐自主品牌汽车”近短时间以来有了实质性进展。
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当月。甘肃省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其中涉及党政官员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规定。规定关于车辆配备的具体内容为“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
此后,湖南省委也出台规定,明确了厉行勤俭节约的要求:严格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严禁豪华装饰公务用车,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职权向企事业单位、下属单位提出换车、借车和摊派款项买车的要求。
广州、深圳等地已经在实际采购公务车中对自主品牌进行了支持,1月23日召开的2013年广东省“两会”,广汽传祺继2011年广东“两会”之后,再度成为会议唯一指定接待用车。深圳市市委书记乘坐比亚迪纯电动车参加该市“两会”,而深圳市的交巡警用车也采购了500辆比亚迪e6。另外,海口、杭州等地市也陆续出台细则,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逐步换乘自主品牌汽车,作为各级常委会的硬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