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大河车网微博
温馨提示: 2025年7月23日  农历六月廿九 星期三  
本地 行业 调查 评论
人物 交通 视频 资讯

车型大全 新车速递 汽车报价 新车实拍
选车导购 降价信息 试驾报告 郑州车市

维修 保险理赔 配件 汽车改装
保养 投诉召回 用品 VIP经销商
违章查询 趣闻
香车美女 自驾
位置:中原汽车网 > 企业新闻
日系混合动力将成翻盘铩手锏 反思保守战略
2012年12月13日 16:15 来源:中原汽车网  作者:中原汽车网
    进入中国以来,日系车一路领跑高速增长,但是近两年却被欧系和韩系品牌迅速赶超,近两个月更是出现市场严重滑坡的态势。尽管如此,在日前的广州国际车展上,日系车企无一缺席,且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混合动力技术车型。当大众汽车“涡轮增压”搭载“双离合技术”的技术路线在中国大行其道之时,丰田、本田日趋重视接近传统动力车型的混合动力汽车,被视为当前市场困境的突破口。

    日系产品力下滑

   “日系车在产品质量、产品稳定性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优势,这几年来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市场环境却发生了变化。”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微博)日前在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传承与突破》圆桌论坛上这样表示。

    盘点日系车在华的市场表现,其中国危机并不是始于9月,而是自2009年便初现端倪。当时,日系车增速远低于国内汽车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日系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为24.85%;进入2010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首次低于20%。随之而来的是,当年日系车领军者丰田将全球销售冠军的宝座拱手让位于通用。

    “日系企业进入中国较晚,当时他们对于中国市场早期的判定是想通过做产品销售,并不想在本地设厂。但是,没想到这个市场起来那么快,变成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谈及这段发展历程,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沈军这样回忆。

    不仅如此,日系车还遭遇到欧美、日韩和中国本土企业的集体围攻。“2009年以前,日系品牌遥遥领先于欧、美、中、韩几大系别。2010年被欧系品牌赶上了;2011年以后,韩、欧全部超越日系。这足以说明日系车在中国的战略过于保守。”梅松林分析,“尤其是近几年,日系企业在中国市场基本没有推出有影响力、有杀伤力的产品。相比之下,韩系品牌反而在中国市场做了很多工作。”

    根据J.D.POWER的调查,在品牌方面,日系品牌的认知度在迅速下降。在中国市场上,在越小的城市,人们对日系品牌的认知度越低。一线城市的认知度比二线高,二线比三线高。“这说明日系品牌有过去,却没有现在和未来。”梅松林认为,日系车在“越小的城市认知度越低”的现象,使日系车品牌除了面临现有的危机外,还可能波及未来。

    混合动力或成翻盘机会

    在J.D.Power中国销售满意度研究中,日系品牌仅有‘燃油效率高’一项是高于行业平均值,其他都与行业持平或略低于行业。对此,梅松林认为,“日系品牌突出的优点是省油,但随着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和消费者的成熟,日系车需要集体打造第二个吸引中国消费者购买的要素。”

    而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日系车企的“节油战略”仍然主导着各家企业,但是方向已经转向为混合动力。其中,丰田继续推广以“双擎”混动技术为主的“云动计划”,新能源车型约占展车的30%;定位高端的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全新改款LS600hL,也在广州首发;此外,采用“云动双擎”的广汽丰田(微博)凯美瑞也再次被重点推介。

    据称,今年前10个月,丰田混合动力车型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达到102.8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1.23%。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落地指明汽车节能技术方向后,国内混合动力市场初步启动,日系车企不遗余力地抢占先机。
关键字:日系 保守战略 混合动力
新闻热榜  
热门车型排行 更多>>  
微型 小型 紧凑 中型 大型 豪华 SUV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业务电话:13503860072  E-mail:dahecw@sina.cn  业务咨询QQ:2402499568
Copyright © 2011 dahe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车网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4207号-1
技术支持:郑州网站建设专家-力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