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倾听客户声音应需而动”,由此看来,进一步坚定扎根中国市场的决心,也尽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当下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顶级汽车商不可或缺的一个战略要地,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马太效应更是明显———大者恒大,强者愈强。因而在这样的情势下,在胜负未分、距离还未大到快马加鞭也追不上的时候,增加对中国客户的重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以更务实的姿态角力“宿敌”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以及这两年正以“现代速度”奋起直追的现代汽车集团,对丰田来说,的确是“明智”的选择。不过,改名字也只是一瞬间的事,形而上的表示还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来支撑。丰田中国改名中国丰田,扎根中国的决心已天下皆知,成效,则有待时间和市场的终极检验。
丰田真有些急了
日系企业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未能抓住市场爆发的机遇,此后才逐渐清醒,并开始奋起直追。今年以来,包括丰田、本田和马自达等企业相继发布了销量倍增计划,展现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料钓鱼岛事件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9月和10月连续两个月销量下滑40%,让任何一家日系合资企业都很难完成年度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丰田中国改名中国丰田,日系企业可能真是有些急了。国内车市竞争日趋激烈,很多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丰田今年完成不了既定计划,将直接影响到其明年销售计划,并连累中期目标的实现。他们的紧张不无道理,但是对于本来已经有些敏感的日系企业,如此高调处理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要把握好还真不容易,他们是不是也捏着一把汗呢?
改名,是开始,还是结束?
近几年来,接连遭遇召回门、日本地震、泰国洪水影响的日系品牌确实有点流年不利,而今年更是如此。中国人遇到类似的事情,喜欢找个“大师”改个名来化解一番,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的日本人在这方面也没有遗漏,于是,丰田中国改叫中国丰田了。
当“本土化”成为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时,仅仅改个名字更像是寻求心理暗示的安慰。因此,改名应该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丰田应该围绕中国市场,制定一整条行之有效的规划。当年丰田在北美为了突破品牌天花板,自立门户建立的雷克萨斯以及之后达到的高度,也绝不是因为改了一个更为“洋气”的名字就做到的。这一点,丰田应该很清楚。 □张笑
真正的变革在于决心与行动
在广州车展这个节点,丰田抛出了“中国丰田”这一说法,不仅是概念,更是行动。丰田在中国的投资一度被诟病为过于游离、保守,有限度的合资合作,“进口攻,退可守”的战略。从2012年年初发布“云动计划”伊始,丰田以“本土化经营的管理体系”保障,高调表现要实现丰田中国事业质的飞跃,与中国和谐汽车社会共发展。如果只是一句口号,恐怕流于表面。丰田在华真正的变革在于决心与行动,能否拿出像上世纪80年代进入北美市场的决心来经营中国市场。
事实上,丰田在中国市场一直稳步推进业务,只是其步伐与其他竞品的激进相比显得慢了。“中国丰田”的说法展现了丰田在华加速、提速的导向。本次车展上,丰田高层谦虚、低调、务实的表态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丰田未来3年导入20款新车进入中国市场则是一大实质性的举动。
与此同时,未来3年,以雷克萨斯为例,上至高层、下至员工,都将以中国人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