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过程中,有一个细心的记者忽然感慨:的专访室,是我去过的专访室中空气最好的!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记者有机会与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色彩与材料首席设计师Anders Sachs进行了一番交流。虽然车内空气污染控制并不是他主要负责的业务,但聊着聊着,话题就转移到了国内车主最敏感的车厢空气污染问题上了。我们都知道,沃尔沃汽车有着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车内空气污染物控制体系,沃尔沃汽车所有车型的内饰均采用环保材质,全部通过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的防过敏标准认证,成为了业界唯一一家通过此认证的汽车制造商。
根据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来衡量,沃尔沃汽车的车型全部优于中国参考标准,有的选项甚至比中国参考标准严格100倍。而凭借车内空气过滤设备,据说沃尔沃汽车可以为车主提供一个比北京空气质量清洁10到100倍的私人空间!即使引进国产,沃尔沃还是使用着与欧洲完全同步的统一标准。在沃尔沃看来,对于车内污染物的严格控制属于车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汽车企业对客户们所应承担的基本责任。
采访过程中,有一个细心的记者忽然感慨:沃尔沃的专访室,是我去过的专访室中空气最好的!一点不假,沃尔沃这间面积并不大的专访室空间几乎是密闭的,摆入了不少木质桌椅,而且搭建好也不过短短几天时间,能够做到完全无味,可见屋内器件材料之考究。加上纯白极简的斯堪的纳维亚装饰风格,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工作可以算是一种享受。
但同样是专访,我一样有过不堪回首的遭遇。有些车企的专访室就如同毒气室,而在车展温热的环境之下气味显得更加刺鼻,这已经不是鼻子受罪那么简单了,呆久一点,眼泪就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了,专访时跟企业领导四目对望,不知情的还不得不感慨这一对聊业务也能聊得如此动情。不只一次地在这样的专访室里看到同行的媒体,可能原本就有些过敏性鼻炎吧,喷嚏和眼泪不断,就在声泪俱下之中艰难地完成了采访。其实最受罪的还是企业领导,我们采访记者最多在采访室呆上半小时,而企业领导为了接受一拨拨记者的采访,可能要在专访室里呆上一整天来吸收“沁人心脾”的刺鼻气味,这不仅仅只是感官上的痛苦了,谁能担保这成分复杂的刺鼻空气不会对身体造成长远影响?这企业老总平时未必重视自家汽车的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但车展之后他肯定得质问参展搭建的负责人,这搭建用的是什么板子?谁在这上面抠预算的?兴许追查一圈下来,这压缩布展材料成本的批注还是自己签下的。
其实,造车时重视车内空气污染的,车展时也不会含糊。同样的,在造车时就不愿意为降低空气污染费脑筋的,在车展时自然也不会为此而多花钱。本次车展,我就知道有这么一位朋友,揣着价值不菲的空气分析仪进了车展现场,并且偷偷的去了每一个车企展台的专访室转了一圈。回来之后做了个汇总,基本就印证了这一判断:基本上车展展台上的空气污染程度是跟该企业产品的车内空气污染程度成正比的。这就意味着空气污染问题不是只由产品售价和品牌档次所决定,这更多的取决于企业的重视程度。我想绝非所有的低成本材料都是有毒的而所有的高级贵价材料都是对人体无害的,我们只是需要一个检测挥发性物质的零配件筛查控制体系,以及一个和沃尔沃一样的“鼻子小组”,去专门考核车厢里的每一个部件是否具有合格的气味。
鼻子从来都是重要的感知器官,加上近年来社会对于空气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嗅觉逐渐成为人们判断商品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基本上我们已经可以通过车展上各展台的气味去判断一个品牌是否绿色环保,同样,在一辆车里,我们依靠自己的鼻子也不难判断一个企业的造车理念是为了简单讨好客户还是真正为客户的健康和安全负责。也许,以后试驾遇到车厢空气清新的车型,我们就可以形容为:“车厢中弥漫着责任的味道”。朱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