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喊“激励一代人”的伦敦奥运会渐行渐远,但随着残奥会的开幕,与奥运会有关的热点话题又称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回顾伦敦奥运会,国人似乎不再单纯地为奖牌榜的每一次改变而欣喜雀跃,而是更多放在对金牌战略、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的反思和激辩上。巧合的是,这场舆论运动在汽车行业也进行得风生水起,只不过论调略有不同。
“举国体制”在我国各行各业并不少见。在国家财力匮乏的年代,集中全国财力、物力、人力培养和发展行业骨干、精英,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体育事业就是一个代表。
再看现阶段的汽车行业,我国恰恰最缺少的就是“举国体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借助“举国体制”建成一汽、二汽(东风),汽车工业由此起步。然而时至今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规模成就,产销量和车企数量都是世界之最。但是,相比“量”上的辉煌,我国车企与国外车企在以产品力、品牌力、营销力为代表的“质”上的差距也越发显著。此外,我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显然没有跟上行业发展步伐,而且新企业、新品牌仍在不断涌现。在这一背景下,造成企业之间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技术升级速度迟缓、核心技术迟迟未得到根本性突破等尴尬局面。
有人说,本届伦敦奥运会我国在游泳等传统弱项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应该归功于“举国体制”。有机构给出粗略统计,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和1500米自由泳双料冠军孙杨一人海外训练的投入就在200万元以上,而他的整个训练团队两年多时间在海外训练的总费用接近上千万元。更有甚至计算出国家为孙杨这两枚金牌付出的成本高达上亿元。
如今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自主品牌车企越发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开始对研发软硬件进行大量投入,一座座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试验室、研究院拔地而起,成为各大车企的宣传重点。不少自主品牌车企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已达5%、甚至更高,但是研发成果却进展缓慢,自主品牌陷入成长瓶颈期。笔者认为,这正是缺乏“举国体制”造成的困局。
反观国外,日本、韩国等汽车后发国家借助“举国体制”拥有了能够与欧美老牌车企同台抗衡的自主品牌。不仅如此,在汽车强国,无论是否国籍相同、是否在市场上存在竞争,以技术合作为纽带的联盟比比皆是。显然,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可以避免重复购置相似设备所造成的资源不必要浪费,优化资源配置,也可分担风险、分摊巨额费用、分享技术成果和情报,使企业间的资源进行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增强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制造业,多达90%的企业正在或者曾经参与这类企业间的技术联盟。
尽管“举国体制”在体育领域饱受诟病,认为这一体制过分注重对精英运动员的培养,削弱了对全民健身的投入,虽然我国毫无争议地成为“金牌大国”,但是国民整体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难副体育大国之名,体育强国更是无从谈起。笔者认为,我国汽车业正处于需要少数精英带动整体行业发展的时期,借助“举国体制”加快自主品牌企业技术升级,从而提升中国汽车在国际的竞争力,恰恰是当前汽车业最急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