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大河车网微博
温馨提示:     
本地 行业 调查 评论
人物 交通 视频 资讯

车型大全 新车速递 汽车报价 新车实拍
选车导购 降价信息 试驾报告 郑州车市

维修 保险理赔 配件 汽车改装
保养 投诉召回 用品 VIP经销商
违章查询 趣闻
香车美女 自驾
位置:中原汽车网 > 调查报告
汽车业的车市不振 破坏性重组或不可避免
2012年06月27日 14:58 来源:中原汽车网  作者:中原汽车网

    汽车企业产能扩张的步伐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最近3个月,包括宝马、大众、日产、通用、本田、现代等多家企业在内,各路诸侯宣布新开工或建成的产能超过200万辆。与此同时,在车市不振的当下,关于国内汽车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论也再度成为焦点。主张产能过剩的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国内汽车规划产能超过4000万辆,汽车销量却连续两年增长乏力,目前看,实现年销2000万辆尚须徘徊一段时间。

 

    事实上,关于中国汽车年销量的峰值是多少一直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跨越2500万辆已属不易——要知道,美国历史上的最高年销量才1700万辆。

    主张产能不过剩者的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对市场潜力的乐观预期,甚至有知名学者发表“年销7000万辆论”;二是认为,至今尚无一家车企倒闭,尽管车市步入微增长,仍有不少车型加价销售,这说明市场竞争尚未真正白热化,所谓的产能过剩也只能被称为“结构性过剩”,不是普遍意义的产能过剩,因此继续垒高产能“河堤”毋需大惊小怪。

    两种观点听上去都有道理。然而,市场尚未真正白热化的说法,更像是掩耳盗铃。从今年1~5月增长1.7%的产销数据看,虽然表面上销量微涨,终端价格体系已分崩离析,亏损的经销商数量几乎可以用“全体”来形容。据了解,过去一直以暴利著称的豪华品牌,也全面倒退到卖车亏钱的境地。在广州、杭州等豪华车主销市场,奥迪A1最低报出 7.6折,A3为7.6折,A4为7.5折,A6为8折,宝马3系8折,5系8.8折……这样的价格怎么赚钱?

    经销商的困境已惊动了汽车企业。有消息称,宝马方面目前基本暂停了经销商申请新建4S店的审批,因为南方某市的宝马4S店早些时候已经退网。上个月,华晨宝马新工厂投产时,面对媒体及辽宁省领导希望华晨宝马继续扩产的动议,宝马董事长雷瑟夫表示,世界上没有一个可以永远增长的市场。他指出,波动,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波动,才是真实的市场,并举例说,2007年宝马在西班牙的销量超过7万辆,现在只有当时的一半。

    雷瑟夫的话是有弦外之音的。显然,连这位强势品牌的车企掌门人,都已嗅到了市场疲软的味道,业界部分专家所谓的“结构性过剩”只是一厢情愿的说辞。汽车产业的高位盘整向何处去?高企的产能,可能是令盘整演变为崩盘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观点认为,从下半年开始,汽车业的全面重组将从经销商层面开启。从经销商的全面整合到主机厂的洗牌,尚有一段时间可供喘息。的确,汽车行业需要破坏性重组,但破坏性到底有多大,是可以自我调整的。惟有那些至今沉浸在“结构性过剩”论调中,自我感觉良好,呼吁继续扩大产能的人士,若不是欠缺基本的常识,难道真是别有用心吗?

    我们不能真正等到大批企业“死去”的时候再高呼产能过剩,那时候,千万工人将失业,地方经济将受到重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结局最悲惨的将是自主车企,最糟的状态下,它们可能“一步退回解放前”且再无翻身机会,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彻底失败。单纯依靠市场的自我调整,是无法规避破坏性重组的。当然,我们并不拒绝破坏性重组,但如何将其伤害降到最低,且在这轮重组中适当保护一下羸弱的自主品牌?难怪有人说,那些一味高举市场旗帜,高呼继续扩大产能的人不是在帮助,而是在祸害汽车产业。

关键字:车市不振 汽车重组
新闻热榜  
热门车型排行 更多>>  
微型 小型 紧凑 中型 大型 豪华 SUV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业务电话:13503860072  E-mail:dahecw@sina.cn  业务咨询QQ:2402499568
Copyright © 2011 dahe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车网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4207号-1
技术支持:郑州网站建设专家-力科网络